联系人:曹总
手 机:13807314826
电 话:400-876-1400
地 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工业园新兴科技产业园A2幢403房
GB/T 21431-2023《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》是我国防雷检测领域的核心标准,其核心侧重防雷装置检测的规范性、技术细节及全生命周期管理,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:
覆盖全系统
明确检测对象包括接闪器、引下线、接地装置、电涌保护器(SPD)、等电位连接系统、屏蔽设施等,形成完整的防雷装置检测闭环。
新增要求:2023版特别强调对光伏系统、充电桩等新能源设施的防雷检测要求。
分级检测
根据建筑物重要性(如一类/二类防雷建筑)和风险等级(如爆炸危险环境)制定差异化检测周期(如一类建筑每半年检测1次)。
量化指标控制
接地电阻:明确不同场景的限值(如一类防雷建筑≤10Ω,二类≤30Ω),要求使用四线法测量并考虑季节修正系数。
SPD性能:检测参数包括残压(Up)、通流容量(In/Imax)、劣化状态(如漏电流>1mA需更换)。
等电位连接:过渡电阻≤0.2Ω,金属管道/设备外壳需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。
检测方法标准化
接闪器检测:采用目测+卷尺测量网格尺寸(如一类建筑≤5m×5m),无人机辅助检查高层建筑接闪带完整性。
引下线检测:要求对称布置且间距≤18m,跨接处需焊接或压接。
电磁屏蔽:对机房等敏感区域,要求屏蔽层导通电阻≤0.03Ω/m。
智能化检测技术
鼓励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测SPD劣化、智能接地电阻测试仪(带数据存储功能)等新技术,提升检测精度和效率。
全生命周期管理
要求建立防雷装置电子档案,记录检测数据、维修记录及历史雷击事件。
引入风险评估模型(如IEC 62305-2),对检测结果进行动态风险评级。
特殊场景扩展
新增数据中心、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防雷检测细则。
明确光伏系统的防雷检测要求(如组件边框接地电阻≤4Ω)。
标准化流程
检测需按准备→外观检查→参数测试→数据记录→报告出具的流程执行,确保可追溯性。
报告内容强制要求
必须包含检测点位示意图、实测数据对比表(如接地电阻实测值vs标准限值)。
对不合格项需明确整改建议(如“引下线锈蚀需更换”)。
与GB 50057-2010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联动,确保检测结果符合设计预期。
与GB/T 32900-2016《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》配合,规范检测机构资质和操作流程。
该规范通过技术指标量化、检测方法标准化、智能化升级,强化了防雷检测的科学性、可操作性,尤其注重高风险场所和新型基础设施的防护验证,为建筑物防雷安全提供技术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