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人:曹总
手 机:13807314826
电 话:400-876-1400
地 址: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暮云工业园新兴科技产业园A2幢403房
在防雷设计中,要实现全面且安全的防护,需从风险评估、系统设计、材料选型、施工安装、检测维护五个环节构建闭环管理体系,结合国际/国内标准与实际场景需求,确保防雷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可靠运行。以下是具体实施要点:
建筑物分类定级
一类:制造/储存爆炸物的建筑(如火药库),需独立接闪装置+多引下线+环形接地网。
二类:国家重点文物、大型会展中心,需加强接闪网格密度(≤10m×10m)。
三类:普通住宅、办公楼,按常规接闪+引下+接地设计。
依据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(GB 50057),按重要性、使用性质、雷击后果严重性分为三类:
特殊场景:风电场需考虑叶片雷击概率,通信基站需评估地形对雷暴路径的影响。
环境因素分析
土壤电阻率:砂石地(ρ>1000Ω·m)需增设降阻剂或深井接地极,湿润土壤(ρ<500Ω·m)可优化接地体布局。
周边设施:邻近高层建筑可能形成“侧击雷”风险,需调整接闪器高度或增设屏蔽网。
外部防雷(直击雷防护)
联合接地电阻:一类≤1Ω,二类≤4Ω,三类≤10Ω。
降阻措施:深井接地(深度≥15m)、换土降阻(ρ<300Ω·m)、使用物理降阻剂。
数量:一类建筑≥4根,二类≥2根,三类≥2根,间距≤18m(一类)/25m(二类)。
材质:优先采用Φ10mm圆钢或40mm×4mm扁钢,焊接长度≥6倍直径。
避雷针:保护半径按公式 计算(h为针高),确保覆盖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。
避雷带/网:网格尺寸一类建筑≤5m×5m,二类≤10m×10m,三类≤20m×20m。
接闪装置:
引下线:
接地装置:
内部防雷(感应雷防护)
分级配置:
参数匹配:电压保护水平(Up)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(Uw)的0.8倍。
一级(B级):安装在总配电箱,通流容量≥80kA(8/20μs波形)。
二级(C级):楼层配电箱,通流容量≥40kA。
三级(D级):设备前端,通流容量≥10kA。
总等电位端子箱(MEB):连接建筑物基础钢筋、金属管道、进出线缆金属护层。
局部等电位端子箱(LEB):卫生间、电梯机房等潮湿场所,联结金属构件。
等电位联结:
电涌保护器(SPD):
屏蔽与隔离
线缆屏蔽:强电/弱电线缆穿金属管敷设,金属管两端接地,屏蔽层接地电阻≤10Ω。
空间隔离:高压线与低压线间距≥0.5m,通信线与电力线交叉时角度≥30°。
导体材料
铜材:导电率优(58m/Ω·mm²),耐腐蚀性强,适用于沿海或高污染环境。
镀锌钢材:成本低,但需定期防腐处理(如涂刷沥青),适用于干燥内陆地区。
避雷线:截面积≥35mm²(通信基站),材质为铜包钢或纯铜。
SPD选型要点
混合波型测试:选择通过1.2/50μs(开路电压)和8/20μs(短路电流)混合波型测试的SPD。
失效指示:优先选用带遥信告警功能的SPD,便于远程监控状态。
品牌认证:通过IEC 61643、GB 18802等国际/国内标准认证。
关键工序控制
距离被保护设备≤10m,线缆长度≤0.5m,减少感应电压。
多级SPD间距≥10m,避免能量叠加。
固定点间距≤1.5m,使用不锈钢卡子或绝缘子,避免与建筑物金属构件直接接触。
水平接地体埋深≥0.6m,垂直接地极长度≥2.5m,间距≥5m。
接地体连接采用放热焊接,熔接接头电阻≤0.03Ω。
接地体埋设:
引下线固定:
SPD安装:
隐蔽工程验收
接地网开挖检查:验证接地体材质、埋深、连接质量。
等电位联结测试:使用毫欧表测量联结导体电阻,≤0.03Ω为合格。
定期检测
接地电阻测试:每年雷雨季前检测,使用三极法或钳形表,记录数据并绘制趋势图。
SPD状态检查:每季度检查指示窗口(绿/红)和遥信信号,更换老化或失效模块。
线缆绝缘测试: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线缆对地绝缘电阻,≥0.5MΩ为合格。
应急预案
雷击事故处理:雷击后24小时内检查SPD损坏情况、接地系统完整性。
数据备份:对关键设备(如服务器)实施异地备份,防止雷击导致数据丢失。
成功案例
某数据中心防雷改造:通过增设独立避雷针、优化接地网布局、采用三级SPD防护,雷击后设备零损坏,年故障率下降90%。
失败教训
某工厂雷击事故:因接地电阻超标(实测12Ω),雷电流无法快速泄放,导致设备主板烧毁,损失超200万元。
智能防雷系统:集成SPD状态监测、接地电阻在线检测、雷击定位功能,实现远程预警。
石墨烯接地材料:导电性优于传统材料,耐腐蚀性强,寿命延长至30年。
非接触式等电位联结:采用电容耦合技术,减少金属接触点,降低电化学腐蚀风险。